第一百六十九章 劝进 (第1/2页)
江北的工作进行的很是顺利,在姜小白的指挥下,那些齐人很干脆的全部退出了江北,短时间之内,他们都不敢再越过淮河。
林青把江北的况打探清楚之后,就带着自己的残部驻扎在淮河边上,不止如此,这位林大将军还把三十门肃武炮一排摆在淮河边上,目的就是为了威慑北齐,防止那些齐人打一个回马枪。
同时,退回江宁的半数江宁军,也开始渡江北上,与江北军一起重组成为新军“淮南军”,驻守在淮河沿岸。
另一方面,临安城的户部衙门,也开始着手遴选官吏进入江北为官,宰相谢康亲自给山的兄长谢建写信,最终请动了这位谢家族长,成为江北第一任经略使。
不过现在已经临近年关,谢建为一个大族族长,自然不可能立刻动,上书朝廷要求年后动,赵显略做犹豫之后,就点头答应了谢建的请求。
谢家毕竟家大业大,谢建为族长,出远门之前自然有很多事要交待,而且以谢建在仕林之中的份,能够给赵显面子离开山做官已经实属不易,再想苛求别的就有些过分了。
不过在朝廷的正式文书下发之后,被任命为副使的严分谊倒很是积极,这个在政事堂当了一年行走的翰林官,来肃王府给赵显磕了个头之后,就立刻动前往江北,显然是准备在江北过年了。
等到赵显把江北的收尾工作处理的七七八八之后,不说整个启国,最起码整个临安城的人都知晓失落了一个甲子的江北,在肃王下的手上重新回到大启手里,于是整个临安城里几乎人人欢呼,老百姓在大街上载歌载舞,赵显以及肃王府的声望,在坊间到达鼎沸。
从赵显兵变到现在,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了,这一年半里,民间虽然不太清楚上层到底具体发生了什么,但是生活在天子脚下的临安百姓,多多少少知道现在的启国是肃王府在做主,这些老百姓虽然没有什么意见,但是那些张口孔孟闭口君臣的酸书生们背地里都对肃王府议论不少,等到收复江北的消息传来之后,原先临安城大街小巷里那些流言蜚语全部销声匿迹。
就连临安大朝会上,百官言谈之间,也都是肃王下英明云云。
转眼间时间来到了十二月,临安的天气渐渐变冷了起来,此时江北那边的收尾工作已经完成了七七八八,淮河以北的齐军最起码在一两年之内,都不会有什么南下的想法,所以江北局势总体已经稳定了下来,赵显总算可以把心思从江北重新放回临安朝局上,政事堂的两个老家伙,也很聪明的察觉到了这个迹象,这段时间送到肃王府的政事文书,也多了不少。
尽管赵显是个有些惫懒的人,但是没有办法,只要他还想坐在这个位置上不被属下人架空,就不可能不去过问这些繁琐乏味的政事,要知道整个临安城里,不知道多少人在死死地盯着他这个位置,时至今,赵显都不敢太过放松精神。
等到赵显把政事堂送过来的文书几乎看完之后,天色已经全部黯淡了下来,此时项樱端着一份姜汤走了进来,给赵显盛了一碗之后,轻声道“天凉了,当心着凉。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