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四章 河北招讨使 (第1/2页)
裴矩对于此次皇帝宣他们入宫心中了然,毕竟太原于秉鸿的事情就是他和王鸿策划的。
但是另一件事就出乎他的预料了。
陇西李源的事情他可是一直瞒着的,这件事皇帝是怎么得到消息的?
一般来说,这种地方的事情都要先上呈政事堂,由政事堂的七位大臣决议,然后再交由皇帝决断。
七位大臣分别是六位尚书加上一位尚书令。
自从赵王被皇帝冷落之后,尚书令一职一直都是空缺的,这样政事堂就剩下了六部尚书。
正是因为如此,不少暗中密报李源的奏折,不是被裴矩暗中截下,就是被关中贵族控制的尚书给截下。
可是,皇帝这次却得到了消息。
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了?
还是说,皇帝的暗探发现了李源的事情?
“陛下,臣以为,应当立即将李源极其家眷召回洛阳。如果他不遵从,陛下可以下旨缉拿,如果他同意,陛下可以在洛阳细数他的罪行,然后再......”虞世基建议道。
这也是个常用的法子了,将暗中图谋不轨的大臣‘明升暗动’。
皇帝颔首,这个计策不错。
不管成不成功,李源只有两条路,一条是立即造反,一条就是回到洛阳等死。
后一条自不用说,如果李源选择造反,这正中下怀。
皇帝道:“虞爱卿,召回的圣旨就交由你草拟吧。下面说说于秉鸿,该拿他怎么办?”
王鸿和裴矩暗中交换眼神,旋即裴矩拱手道:“陛下,李源现在引而不发,应当是势力尚未成型,我们还有转圜的空间,但是于秉鸿暗中图谋多年,只怕是反心已定。我们不能用这一招了。”
“裴爱卿的意思是,朕出兵拿下于秉鸿吗?”
王鸿道:“陛下,于秉鸿与太行马匪勾结多年,但是太原郡守都没有发现端倪,此时于秉鸿露出了破绽,想必是势力膨胀,再也隐瞒不住,若是下旨捉拿,他是必定会反的。”
于秉鸿确实在太原待了很久的时间,如果真的下诏召回,只怕是会起到反作用。
这一点,皇帝还是清楚的。
虽然他一直在等待关中贵族造反,可是这次却出现了两个势力,这让皇帝感到有点难办。
如果全力对付其中一支,那么另一支必定会夹击朝廷军。
失算了!
便在此时,内侍通传梁王入殿。
姜承枭走进养心殿的时候有些诧异裴矩三人都在场,不过他很快整理好心情,参拜了皇帝。
“青雀来的正好,有件事情需要你来说说。”
皇帝将于秉鸿和李源的事情说了一遍。
听完后,姜承枭暗暗心惊。
太原的事情他是有所察觉的,但是陇西李源却不是很清楚。
这个时候他忽然想起来关于窦家的消息,原来关中贵族准备的另一人是李源。
“陛下,臣以为,关中乃是重中之重,应当先关中,再太原!”姜承枭道。
关中是关中贵族的大本营,如果李源一旦起兵,必定会以极快的速度占领关中,到时候潼关失守,关中将会自成格局。
太原则不然,那里不是于秉鸿的家,于秉鸿在太原不过是无根的漂浮,成不了气候。
“陛下可派遣大军驻扎并州,防备于秉鸿,先解决了关中李源,再对付太原于秉鸿。”
这番话,其实也是皇帝的心里话。
“不错。”皇帝赞同。
裴矩和王鸿脸上都出现些许笑意,这就是他们想要的。
“陛下,臣举荐梁王殿下镇守太原。”虞世基拱手道。
他的话音刚落下,裴矩和王鸿俩人皆是赞同。
“青雀,你的意思呢?”皇帝问道。
姜承枭会顺着裴矩等人的想法吗?
不!
幼虎不入狼群!
“陛下,臣可领关外三郡之兵南下,先平了涿郡的匪患,在从雁门郡南下,防备于秉鸿谋反!”
裴矩和王鸿霎时间一愣,这和他们约定的不一样啊,不是去太原吗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